官方微信公众号
微信服务号
二十四节气
大暑
暑
春雨惊春清谷天,
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秋处露秋寒霜降,
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《咏廿四气诗 大暑六月中》
唐·元稹
大暑三秋近,林钟九夏移。
桂轮开子夜,萤火照空时。
瓜果邀儒客,菰蒲长墨池。
绛纱浑卷上,经史待风吹。
大暑的由来
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“暑”是炎热的意思,大暑,指炎热之极。大暑相对小暑,更加炎热,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,“湿热交蒸”在此时到达顶点。大暑节气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。
大暑的习俗
1. 晒伏姜:伏姜源自中国山西、河南等地,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,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,于太阳下晾晒。充分融合后食用,对老寒胃,伤风咳嗽等有奇效,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。
2. 喝伏茶:伏茶,顾名思义,是三伏天喝的茶。这种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
3. 烧伏香:大暑节气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,大部分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也最为频繁,抢收抢种,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;因此百姓烧香祈福,祈求风调雨顺,百谷丰登;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,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,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。
4. 斗蟋蟀: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,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。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,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,可有趣了。
5. 吃仙草:仙草又名凉粉草、仙人草,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,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。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,被誉为“仙草”。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,广东一带叫凉粉,是一种消暑的甜品。
大暑养生
大暑时节,常常是“无病三分虚”,孩子容易出现食欲不振,精神疲意。中医认为,“脾主长夏”、“暑必加湿”,对于孩子的大暑节气的饮食调理宜坚持益气生津、健脾养胃、清暑化湿的清补原则,饮食宜“清补”,谈到“清补”,粥是最佳之选,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“粥与肠胃相得,最为饮食之妙”,粥能补益阴液,生发胃津,健脾,补虚损,最宜养人,可见粥对人之重要。
要对抗大暑的高温,孩子们自然对瓜果、冷饮爱不释口,“天生万物以养民”,这个盛产瓜果季节里,可以话当多吃一些应季的瓜果。但养生保健角度来说,建议孩子吃跟身体温度接近的食物,即使是炎热的夏天,也不要贪凉饮冷,不然很容易伤害脾胃,变生很多疾病。尤其对于小孩来说,吃瓜果一定要有节制,少吃冰镇水果、饮料、冰淇淋等。
此季节还是治疗冬季疾病的最佳时期。冬病夏治法源于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”,所以“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”的思想,这种治未病的思想即是后来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。“三伏贴”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,好发于冬季的阴病症,如咳嗽、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体虚易感等,利用“三伏”天炎热气候,敷以辛温,逐痰、走窜、通经平喘药物,达到驱散内伏寒邪,使肺气宣发肃降机能正常,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。如还未接受三伏贴治疗的孩子,也可在大暑前后贴敷,依然可达预防疾病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