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儿童健康讲堂  >  正文 儿童健康讲堂

【关注罕见病】雷特综合征
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01日    来源: 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(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江院区)    浏览次数:1962

关注罕见病

雷特综合征


三岁的小女孩头部小于正常儿童,双手不自觉搓手、拍手,流着口水。家长告诉医生,小女孩在六个月前发育一切正常,从两岁半开始,她慢慢不会说话,表情似笑非笑,情绪易激动,在语言和生活能力方面出现落后。经过诊断,她患上了罕见的雷特综合征。

雷特综合征最初由奥地利儿科医生Andreas Rett于1966年首次报道。于1983年,Bengt Hagberg报道该症,并以Rett命名了它。于1999年,美国医生Huda Zoghbi发现了导致这种病症的基因突变。

雷特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运动发育的疾病,很容易被误诊为自闭症,好发于女童,通常在6-18个月龄起病。


表现为运动障碍、智力低下、言语障碍、癫痫发作、睡眠障碍、过度活动、自伤行为、认知功能倒退等症状。


雷特综合征目前无法治愈,只能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,家庭护理的支持治疗来促进恢复。


01

主要体征和症状


生长缓慢。出生后大脑发育缓慢。头部小于正常尺寸(小头症)有时是孩子患有雷特综合征的第一体征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身体其他部位也出现发育迟缓。


运动和协调能力丧失。最初的体征通常包括手部控制力减弱以及爬行或行走的能力降低。刚开始,这些能力急剧下降,然后逐渐进一步丧失。最终,肌肉变得虚弱无力或僵硬,导致运动和定位不正常。


沟通能力丧失。雷特综合征患儿通常会渐渐失去说话、眼神接触和其他交流能力。他们可能对他人、玩具和周围环境不感兴趣。有些患儿会出现快速变化,例如突然失语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患儿可能会逐渐恢复眼神交流,并发展出非语言沟通能力。


异常手部运动。雷特综合征患儿通常会出现无目的的重复手部动作,且这些动作因人而异。手部动作可能包括绞手、拧手、拍打、拍手或搓手。


另外,雷特综合征患者大多都会伴有癫痫发作。他们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,且这些发作都与脑电图(EEG)变化有关。


此外,雷特综合征的许多非癫痫症状有时难以与癫痫发作区分开来。脑电图检查是区分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的重要诊断工具。


在雷特综合征患者中,容易被误认为癫痫发作的行为包括:屏气、嘴唇发绀、清醒状态下的过度换气和呼吸模式混乱、凝视、异常的眼球运动、眨眼发作、突然的大笑或尖叫、震颤、抽搐、痉挛等,这也使得临床管理和家庭咨询具有挑战性。

02

雷特综合征患儿疑似癫痫发作的家庭处理流程和方法
图片



各位宝爸宝妈请注意!!!


1、保持冷静,保护患者安全:当患者出现疑似癫痫发作时,应第一时间让患者侧头平卧,保持气道通畅,清除患者身上或周边的尖锐物品,如眼镜等。


2、录制患者的发作视频:将患者发作时的面部五官、四肢和躯干全都拍入视频中,有助于后续提供给神经内科医生判断发作类型。


3、记录发作情况:发作持续时间、发作次数、发作完毕后的精神状态、呼吸和唇色以及是否有诱发因素,如体温是否正常、服药是否有漏服或超时、是否过度劳累、是否睡眠不足等。


4、如果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,待患者发作自行缓解后,预约神经内科号,完善检查后确认是否为癫痫发作。若确定为癫痫发作,就诊期间应特别留意医生交代的用药注意事项,包括药物的副作用、调药的原则以及复诊间隔等。


5、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立即拨打120前往医院进行处理:

(1) 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

(2)短时间内反复发作

(3)发作结束后患者状态仍未恢复

(4)患者出现受伤或高热等其他情况

(5)呼吸困难


6、患者发作期间,请勿抑制她/他的发作,请勿将任何物品放在患者嘴里,医生开具的急救药物除外! 

最后,也呼吁大家一起关注雷特综合征的小朋友,他们都是住在神秘“雷特星球”的孩子。


来源:三区(血液、神经、心血管)

审核编辑:社工办

签发:张晓剑

图片

地址:苏州市吴江区公园路176号吴江区儿童医院

咨询电话:0512-609051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