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儿童健康讲堂  >  正文 儿童健康讲堂

【健康大讲堂】发现孩子血小板减少,家长莫慌张
发布时间:2023年04月14日    来源: 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(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江院区)    浏览次数:2513

细心的家长有时会发现孩子的身上出现了针尖大小的小红点,有的地方还有青一块紫一块。有些孩子总流鼻血、牙龈出血。赶紧带着孩子来医院检查,结果发现血常规中血小板比正常值明显减少了。医生说,这可能就是引起孩子出现此类症状的原因。

发现孩子血小板减少

家长莫慌张


图片

“血小板”是什么

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较为重要的血细胞,在病理、生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止血功能。


血小板具有止血、营养毛细血管的作用,血小板的功能有黏附功能、聚集功能、释放促凝物质、收缩作用等。


当血小板减少时的常见症状为:1、皮肤瘀斑:血小板减少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,通常在下肢发生的几率比较高。2、出血:患者的尿液和大便中会带血,还可能会有消化道出血,牙龈和鼻出血的症状。3、脑出血: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会出现脑出血的症状,这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,但是发生率比较低。


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有哪些


1、血小板生成不足: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(AA)、急性白血病(AL)以及感染等时,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、二甲苯、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,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,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。


2、血小板破坏过多: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、氯霉素等的作用或感染时,通过免疫机制,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,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少。还可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(TTP)、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(HIT)、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、HIV-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。血小板分布异常:见于各种原因引起脾机能亢进或脾肿大时,血小板在脾内阻留过多,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。

图片

其中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疾病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、出血性疾病。该病是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,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/3,儿童年发病率为(4-5)/10万,高于成人患者,常有2-4周前的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。


为什么会得

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


血小板是成熟的巨核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(TPO)的作用下产生的。如果患者免疫紊乱,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,血小板就会减少。此外,如果患者的免疫细胞产生自身抗体,破坏血小板,也会导致血小板的减少。


ITP并非无害,血小板计数低于50×10^9/L时就有潜在的出血风险。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极易引发皮肤黏膜出血,皮肤出血点、淤青块,结膜出血,口腔黏膜出血,重则颅内出血、胃肠道出血等症状,甚至有危及生命。ITP还有另外一类症状为乏力、嗜睡、抑郁和精神不振等,由血小板减少本身、患者对出血风险的过度担忧以及ITP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等共同导致。部分ITP患者的乏力、精神不振、情绪低落等症状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任何症状。

图片

儿童ITP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,治疗措施更多取决于出血的症状,而非血小板数目,当小板≥20×10^9/L,无活动性出血表现,可先观察随访,不予治疗,在此期间,适当限制活动,避免外伤,必须动态观察血小板数目的变化。若患者有出血症状,无论血小板减少程度如何,都应并立即就诊,与医生探讨治疗方案。多采用糖皮质激素、丙种球蛋白等一线治疗方案,80%的病例在诊断治疗后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,仅约20%左右的患儿病程持续1年以上。当进入慢性病管理时,需要监测血常规、定期就诊。


跟疾病与健康相关的纪念日

3月20日是每年一度的中国血小板日,这个节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血小板认识、推动血小板采集、科学应对输注风险、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性认知,同时,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血小板疾病,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捐献血小板救治血小板疾病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