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党建行风  >  社会公益  >  正文 社会公益

【志愿者服务】吴江儿院开展“关爱抽动,为爱前行”义诊活动
发布时间:2023年10月31日    来源: 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(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江院区)    浏览次数:933

孩子学习困难,动来动去,注意力不集中,写作业很拖拉……如果出现此类情况,孩子不一定是贪玩不爱学习,而有可能是得了多动症。孩子不由自主地发出奇怪的声音,或者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动作,也有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。

近年来,儿童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特别是自疫情以来,抽动障碍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。在我国,有数百万的抽动障碍患儿,然而公众对其认识仍存在不足,就医意识不强,目前就诊率不足1%。为了提高大众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和关注,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从2020年起将每年的10月30日定为“抽动障碍关爱日”。

图片

为普及儿童健康知识,让家长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多动和抽动情况不仅仅是简单的“活泼好动”行为,10月28日,吴江区儿童医院开展“关爱抽动,为爱前行”义诊活动。

图片
图片


义诊活动中,田正医师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诊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。王延平主治医师耐心对各位家长的疑问进行解答,宣传多动症、抽动症相关知识并给出专业咨询。陈建琴副主任医师、陆建春主治医师一对一问诊,详细询问孩子情况,给与患儿包括个人行为干预、药物干预等方面的诊疗建议。活动当日共接诊儿童及家长100余人次,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广泛好评,义诊活动圆满落幕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什么是多动症和抽动症?

多动症在医学上的专业术语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,起病于童年期,影响可延续至成年。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,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,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,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,常见于学龄期儿童。


抽动症多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病,是一种以发声抽动或者不自主的、反复的、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抽动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。除了上述表现之外,有的患儿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或强迫性动作,且至少持续2周的时间。



多动症和抽动症的临床表现


多动症在不同年龄段,表现出来的症状会不一样。

学龄前期:行为紊乱,容易转移注意力,似听非听,容易捣乱,无法接受幼儿园教育等。

学龄期:不能完成指定任务,容易转移注意力,不能集中精神,或烦躁,坐立不安,走来走去,有过多的言语,有的也会出现言语轻率,自制力差,难以等待按顺序做事情。

青少年期:不能完成作业,容易转移注意力,主观上有不安宁的感觉,自制力差,或经常参与危险性活动。


儿童抽动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:

短暂性抽动障碍:多数孩子在第一次发病时出现简单的运动抽动,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(有时加重,有时减轻)或部位转移(从眼、面部向颈部、上下肢发展)。常见表现为眨眼、挤眉、吸鼻、张口、摇头、点头、伸脖、耸肩,少数出现简单的发声抽动,如单纯反复咳嗽、哼气或清嗓等,严重程度会因人而异。


慢性抽动障碍: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%~2%。患儿可有简单的运动抽动或复杂的运动抽动,也可有发声抽动,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,而且症状相对不变,能持续数年甚至终身。


抽动秽语综合征: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,发病年龄为2岁至15岁。患儿的多发性、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,也可同时出现,病程比较长,能不同程度地干扰、损害患儿认知能力的发展,并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

医生提醒各位家长,如果孩子有多动倾向,或者不自主的身体动作行为,建议尽早至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咨询或就诊,早发现、早干预,以免错过孩子的最佳诊疗时间。


专科门诊信息



神经专科门诊:周一下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周四上午

抽动障碍专病门诊:周六下午


来源:门诊办、三区(血液、神经、心血管)

审核编辑:社工办

签发:张晓剑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