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公众号
微信服务号
二十四节气
立秋
秋
春雨惊春清谷天,
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秋处露秋寒霜降,
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《立秋》
唐·刘言史
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
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立秋的由来
立秋由两个字组成“立”和“秋”。“立”指的是开始,“秋”指的是秋季。立秋的意思是指此时正式进入秋季。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之间。它是夏季的结束,秋天的开始。立秋活动的由来与地理、气候和农事活动有关。
立秋的习俗
1.啃秋瓜:在南方有“立秋啃秋瓜”的习俗,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久之形成习俗。民国时期出版的《首都志》记载: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谓之啃秋。”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,实际上也是一种丰收的喜悦。
2.贴秋膘: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,体重减轻叫“苦夏”。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。瘦了当然需要“补”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。在立秋这天准备各种各样的肉,炖肉、烤肉、红烧肉等等,“以肉贴膘”。
3.躺秋:“躺秋”在有些地方也叫做“卧秋”或者“睡秋”。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,人们在立秋这一天,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,表示夏天即将过去,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,天气慢慢转凉,可以好好安睡了。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,到了秋天了,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了。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夏天多会“夏瘦”,秋天到来,多躺一躺,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长回来。
立秋养生
1.饮食习惯:秋补食物在经过夏季的酷热后,宝宝的身体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损耗,此时便需要适当的补充营养了,所以建议父母可在此时给孩子进食一些有利于清火养肺,健脾健胃的食物,如雪梨、萝卜、芝麻等,一来有利于增强整体的体质,二来能够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。但不可大量进食生鲜瓜果,否则会造成内湿过盛,对脾胃不利,饮食要健康节制。
2.生活起居:很多孩子在立秋后会时常出现困倦感,具体表现为四肢乏力,无精打采等。建议此时父母可让孩子在进食午饭后的半小时睡个午觉,不仅可以帮助改善整体的精神状态和增强免疫力,还能够起到促进生长与发育的作用。
3.注意卫生:个人卫生在日常生活中,由于个人体质等原因,使得有些孩子在立秋后会时常腹泻,若父母太过大意的话,便很容易使症状加重。建议父母应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,同时应做好衣服,枕套,床单的消毒工作,不要让孩子吃隔夜菜,让他做到饭前便后洗手,以有效避免细菌的入侵。
来源:六区(消化、感染)、门诊
审核编辑:社工办
签发:张晓剑